分类

记事本_忽略

key:待办事项,记录,记号

分类
没分类

家里蹲日记

最近把博客数据库恢复过来了,翻看了下最近一篇已经是两年前的事情了,时光如梭呀。

这几天正在爆发的武汉肺炎(新型冠状病毒2019-nCoV),导致了一场严重的瘟疫的蔓延。在武汉和湖北的同学,忧心忡忡。张同学的女儿发烧,使得他更加心慌。在八百公里之外的我们,庆幸远离核心疫区,却又因为病毒扩散的关系而牵连其中。我所在的城市也开始了交通限行,政府要求居民从2月1号24时开始到8号24时接受出行管控,每户家庭每两天可指派1名成员出门采购生活物资,其余时间居家不出么。业委会接获政府指令封锁小区,仅留一出口用于进出人员检查。一夜之间,一纸通知,我们成为围城中的一员。在一场灾难面前,谁又能置身事外呢。

我们在wechat群里做有限的交流,通报各自的情况。 这场瘟疫让人们始料不及,很多敏感话题被删除和管控。我从1月21号放假开始,就没怎么出门了。去了一趟药店,本想买点N95,可惜已经卖完,连普通口罩也没几个,只好带了瓶药用Vc走(藏在柜子深处)人民币2元和一瓶维C泡腾片21元10片。

这个年,注定过得不平凡。最近几天管控升级,进出小区要接受检查,还有社区人员登门(呵呵)。菜市场和超市在各种关门得传言中,依然开门营业,虽然没有去过。短期看,秩序井然。居家不出门,大概是最小的成本,换取社会生产的恢复吧。武汉甚至湖北籍得人员备受“歧视”,到了人人喊抓的程度,这些人大概忘了,他们也是我们的一员,只是我们的“落魄”版罢了。起先他们追查武汉人甚至武汉来的人,后来他们连湖北人也追查,再后来“他们”成为被追查的人员。本市市民最近在惊慌自己的籍贯成为他市县追查的名单后,调侃举报价格竟然低于“武汉籍”而颇有不平。人们在惊叹河南管控严格的同时,几乎一夜间,本地农村开始有样学样,也开始封锁村口道路,进出验体温,俨然一副山寨大王的风范。对于命运中的不确定性,感染即被大众嫌弃,这不失为一种自我保护,不能指望村民太多。

在这场瘟疫中,我们看清了某些机构的作风,我们也通过监督让事态变得更好,至少没那么差劲。在批评围观中,我们是否能同时明白,言论的管控是危险的,垄断是没有效率的,威胁恐吓是不对的。社会运行的基础是宽容和爱,绝不是强制手段。机构的良好运行需要每个个体的参与,良药苦口。

其实那边有一座现成的桥,不需要摸着石头让大家湿身。

2020年2月4日 #围城日记

分类

2017年年终总结与立个旗帜

在2018年撰写2017年终总结是一个有趣的事情,在某单位的空中花园,与花丛树木一起沐浴阳光,多美好的体验。

时间依旧卖弄着风骚,人为划分的时间点,把我狠狠地推向了2018年。年是个什么玩意儿?根据中学时期的记忆,年是一个怪兽,年来的时候家家都因为害怕而把爆竹放的震天响。这个年将在一个多月后来临,此刻只是一种预演。元旦,新年蠢蠢欲动的地方。

2017年没什么不同,如果不是因为几个有意义的事情,这一年将如往年般平淡。这一年收获了几个小伙伴。年初的时候努力了一下某个“科举考试”,因此认识了几位立志为政府工作的小伙伴。有的人考上了他梦想的铁饭碗,有的名落孙山。而我虽然落榜,却因此收获不少。这一年认识了一个小伙伴,我们一块做了图书馆钉子户。想来,好多年没有这么泡图书馆了。不管是在馆里做题,刷手机,亦或是看小说,旗帜要立得牢牢得。想想在枯燥的备考日子里,有一个朋友一起奋斗,真是愉快的体验,感谢。好像解锁了某种技能,对考试的好感倍生,应试不过尔尔。本来对这种考试万分抗拒的人,会为此努力两个月,我的理解是,就算做蛆,也要做会吐泡泡的那种。

2017年没什么不同,如果不是因为做了个小事。本着对考试的热情,延续对应试考试的感觉,毅然报了传说中第一难的考试,并且通过了。在近两个月的学习时间里,与班里的小伙伴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奋斗。在一个一个为看材料写作业而拼搏的夜晚,我们在科大的教室里,抓落了无数的头发。在异常炎热的杭州暑期,晒黑了。这一个暑假首次体验了共享单车的便利,并使之成为每天相伴的工具。网红奶茶喝了不少,知道了“一点点”真的很甜。也重温了食堂吃饭的感觉,读大学真好,科大食堂棒棒哒。“第九区 司考敢死队”,我们在教室里组成了学习小组,因为彼此相伴成长,所以学习不那么孤独了。这种为同一个目标而共同奋斗,是夏日里最美好的回忆。我们要360,我们要赢。

2017年没什么不同,如果不是因为解决了一件“人生大事”。我和我的她,在打打闹闹分分合合中,终于走到了一起。在余下的岁月里,我们相扶相持,共同面对生活给予的喜怒哀乐,乘风破浪。

2017年,年初立的看书目标彻底得没有完成,这一年看的书寥寥。唯一值

得欣慰的是把《百年孤独》啃完了。为阅读量不足而感到脸红,想读的太多,而读进去的太少。在犹豫,焦灼,内疚中,虚度了阅读的时间,失去了很多乐趣。2018年立志读很多书。

这一年,去了几个地方。香港,东方之珠,没有想象中的美好。仅有的购物体验,让这座城市给人以坏印象。也许这是自由的代价,这是不同制度下的的另类体验。真正值得一提的是某个角落小店里一碗用料给力的咖喱牛肉饭,这是吃过最好吃的咖喱。此时想起,依然不自主得咽口水。这一年,坐飞机5个小时飞跃南海的上空,到达了人称“大马”的地方。这里我是有期待的,在这个某教暴徒四处肆虐的时代,这里是多种宗教的汇合。直到我遇到了大马的华裔taxi司机,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压迫。

这一年,我在装修房子。人生第一次装修房子,真是手忙脚乱。

2017年我很好。

2018.1.1

 

分类
没分类

图书馆钉子户

写一些不为人知的东西。曾经在年度计划里给自己定了一周一结的计划,执行起来并不如预期。拿起笔想写点什么,思索再三又放下笔,没什么好写的呀。高深的理论不会,或者需要看很多资料。简单的道理大家都懂。不咸不淡的玩意儿,可能是我的偏见,漏洞很多并不成熟。等思路成熟了呢,又觉得没有写的必要了。自我扼杀了写作的欲望,无缝的和谐。

我不管,我要出丑。

点上一杯红酒,先让酒醒一醒,等差不多了喝一口,酝酿下情绪。最近几周去的最多的地方是图书馆。图书馆真是个好地方,觉得可以列入人类最伟大的发明。如果衣食无忧,也不需要交际,在图书馆里安静得看书是非常好的体验。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,图书馆里读者偏向年轻。由家长带着的年幼的小孩,偶尔有小学生被学校组织起来参观,抑或是一个老者鼻子拖着老花镜在伏案阅读,中青年反而不多。大家尽量保持安静,物业人员不时巡视。特别羡慕家长带来的小朋友,也许他们并不懂图书馆的价值,可是兴许某天发现一本有意思的小册子从此就迷上了阅读。如果小时候的我有这么个去处儿,应该会有一个充实多的童年吧。想起那些迷茫无知的日子,真是惹人脸红呢。

点到

2017.4.3

分类
没分类

那个炒肉松的姑妈走了

    下午传来噩耗,八村姑妈走了。不敢相信,因为一个和蔼的好人不应该走得那么着急。
    最后一次见还是一个月左右,南社的姑丈见到我说:“你八村阿娘在我家养伤你过来看看”。 我们搭着肩膀去了他家里,八村姑妈正坐在沙发上看电视。大概冬天的缘故,穿着有些臃肿,脚上绑了绷带行走不便。她戴着老花镜,还是一如既往对我笑,眉宇间有奶奶的影子。打过招呼,问了家里人的状况。话锋一转直入主题,“婚姻大事什么时候办”,她说她都老了,想看到我娶媳妇。我是略尴尬又难为情的表示,不要慌,慢慢来。她说电视调不起来,我帮她把电视画面调整回来,再教会她操作。坐了一会儿,告诉她好好养伤,我就走了。像往常我路过她店里跟她打个招呼就走了,这次也不例外。唯一不同的是,我再也没有机会跟她打个招呼了。她走的那么着急,什么话都没有留下来。
   当我来到八村她家里的时候,人来的还不多。陆陆续续得来了些人,然后楼上就哭声一片。我在楼下踌躇不敢上去,我不怕鬼神,我怕看到她的脸不再微笑,我怕她不能再跟我说话,我怕眼泪掉下来湿润了面颊。表哥上去了,我跟着上去,房间里挤满了哭泣的人。房门外,我看到隆起的被窝,我知道有一个人在那里。哭声充斥了整个房间,我却异常清醒,脑海中我在这个房子的记忆一幕幕得涌现。
    小时候爸妈忙,我就常会被托付给亲戚们。在八村的姑丈是做肉松的,在这里我知道了炒肉松和油渣的制作。小时候,我们都自豪的说“我家吃肉松都不要钱的”。姑妈家摆放了很多肉松,我们小朋友要吃多少都是可以的。在楼下进门的房间,猪肉在大锅里煮得沸腾,把水煮干,油水沿着水泥灶台留到了边上的桶里。姑丈和伙计们挥舞着巨大的铲子翻炒着煮烂的肉块,一遍又一遍得翻动着,猪肉变得酥松,水分蒸发全程散发着诱人的香味。他们时而拿一点品尝以确定品质,时而撒点盐和调料。我在旁边看得津津有味。炒好的肉松会摆放在房间里的地面上晾干,我和一只猫咪偶尔偷吃一点,从来没有人会发现。姑妈是急性子的人,说话也快。她会抱怨爸妈工作忙,把我们哥俩给饿着,然后嘱咐我好好吃饭。每次从她那里回家的时候,总能带一袋子的肉松回去,然后吃上几个星期。姑妈经常会给大家派发肉松,小时候我家的餐桌经常能见到,从来也没吃厌过。到现在吃着超市里的肉松一碰就碎的时候,还会想起小时候吃的他们家的肉松,有嚼劲……
    还是熟悉的道路,十多年后原来宽敞的沿河路显得有些狭窄,穿过巷子到里面,还是原来的路。原来的大锅已经拆除,房子还在原来的地方。房子四周干干净净,这个叫集贤巷的弄堂里有着关于肉松的记忆。几年前姑丈去世,姑妈守着这里,现在她也跟着姑丈的脚步去了。亲戚们陆续都来了,雨棚的架子很快搭起,大家忙碌着。楼上哭声持续,熟悉的面孔一个个的到来,在大门口抑制不住得放声痛哭,奔着楼上去。在门口的寒风中,我的眼眶湿润,这是一个人的离去,和家族同胞的悲伤。
    人世无常,只有死亡不能回避。我们再也不能在民意路的佛家用品店里看到她忙碌的身影,也吃不到她做的菜了。她忙完了在这个世界的事情,奔赴另一个世界的姑丈去了。哭泣的人儿,如果泪水能减少伤痛,请放声痛哭吧。此刻,在书桌前泪流满面。
       愿逝者安息,生者坚强!
2016.1.23
分类
没分类

乌兰巴托的夜

乌兰巴托的夜,这首歌适合在半夜听。想起了该写点什么,该写点什么。 从一段约两周的云南旅行回来,感觉世界不那么一样了。我学会了奔跑,还有一个人的奔跑。晚饭后,享受一个人的散步那是一场自我的对决。下雨的时候就在跑步机上走,准确的说是我在折磨跑步机。运动可以使人快乐,此外运动的时候可以和自己谈谈。每天要有那么一两个小时,专门给自己留着,我们谈谈随便说点什么。在田野绕圈子的时候,是从漫步开始的,因为刚吃了饭的缘故需要走的很慢。稍微过了约莫半个小时,思路活跃了起来,一些奇怪的念头和回忆冒了出来。就这样任思绪肆虐,并不阻止,只要留心着前面的人和偶尔经过的车辆。剧情愉悦的时候跟着会心一下,反正傍晚光线灰暗,也没有人看到。剧情紧张的时候,走路的脚步也会跟着变快好像在追逐什么,耳边是风在轻吟。思绪进入了某种呆滞或者死角,那就奔跑吧,奔跑着就能把思路一笔带过,本来就不是什么生与死的思量,只是偶尔的短路。

此致!

2015.9.9凌晨

乌兰巴托的夜

 

分类
没分类

我来了

这个域名下的内容在经历过若干次流量爆棚,数据清除又恢复,长期停滞后,回来了。失去的数据,有一部分已经找不回,索性建设一个全新的。有些怀念原来的相册程序,那里记载了一年多的过往,图片也许有备份,文字是不容易恢复的。很多个夜深人静的夜里,一个人访问相册程序,看看这一路走过来的莫须有也是挺有趣的事情。图片程序因为太招盗链,使得本来就稀缺的流量很快耗干,就暂时让它缺失吧。当前的这个站点是用wordpress搭建的,感谢wp,用很少的时间成本就能搭建一个优秀的平台,作为平时写写字的地方,wp足够胜任。主题依然围绕读书、摄影,在自己搭建的平台写写读后感什么的真是太棒了。不服?来辩!我的地盘我做主。

是以为记。

2015年7月1日